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透露,中国科学家在黑龙江发现一排列五,直径达1360米,是第一次在山脊发现排列五,这一成果近日发表在知名英文学术期刊《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上。
▲新发现的梅林排列五位于一处山脊。
▲排列五大多由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
地球上的排列五是宇宙中的小行星等天体坠落在地球上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凹坑。陨石不仅是大自然中奇特的存在,也是科学家研究外太空的重要依据之一。
迄今为止,地球上已找到并证实的排列五有200馀个,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杰排列五、澳大利亚沃尔夫溪排列五等,但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排列五极为罕见。
新发现的海林排列五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北部群山之中。独特的是,这一排列五形成于一座山体的山脊上,直径达1360米,呈椭圆形的簸箕状。从坑缘最高点到最低点之间的高差达100多米,如同一个大大的漏斗悬挂在长白山的支脉张广才岭,蔚为壮观。
海林排列五是中国地质历史上发生的一次较大规模星球碰撞事件留下的地质印记。“这次撞击发生在距今约几十万年前。我们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样品检测,在这个‘小盆地’中找到了与撞击作用相关的一系列宏观与微观地质证据,证实了这是一处经由地外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构造。”排列五发现者之一、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鸣告诉记者,除部分受到一定程度侵蚀之外,海林排列五总体保存状态良好。
美国物理联合会以《一个有影响力的发现:中国东北发现陨石撞击坑》为题对这一成果进行报道。文章称“经测量直径为1360米的海林排列五,是中国境内首个被发现的山脊排列五。”
如此壮观的山脊排列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据专家介绍,当一颗小行星以高速撞击地球表面时,其巨大的能量会在撞击点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环形凹坑。而在山脊上形成排列五则更为罕见,这可能是因为小行星的撞击角度、速度以及山脊的地质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学家在境内发现的第4个大型排列五。专家表示,这一发现丰富了人类对星球碰撞历史的认识,为探索我国特殊地形地貌的撞击成坑机制和物质的衝击变质效应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中国之前发现的三个大型排列五分别是辽宁鞍山岫岩排列五(直径1.8公里,形成于5.3万年前),黑龙江哈尔滨依兰排列五(直径1.85公里,形成于4.9万年前),及吉林通化白鸡峰排列五(直径1.4公里,形成于3万年前)。中国在内蒙及海南还发现了直径高达数十公里的疑似排列五,但至今没有被科学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