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一项可能影响中国人后半生的重要政策——个人养老金制度,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每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人民币,下同),缴纳的资金由个人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封闭运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是中国民众退休后生活的基本保障;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养老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则可视作有益的第三支柱。如果再算上养老保险须强制搭配的住房公积金,官方推出的养老保险体系可谓是品种繁多、越来越复杂。
其中,公共养老金(包括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是最主要的养老金来源,覆盖了近10亿人。公开资料显示,随着支出压力的日益增大,其替代率已降至45%,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设定的55%警戒线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据最新公开的资料显示,两年来,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吸引了超过6000万人开户。然而,尽管开户人数衆多,但实缴实投情况远不及预期,开户热缴存冷,尤其对年轻人吸引力低。
收入较高的人群,因税收优惠,对缴存个人养老金意愿相对较强。但收入不那么高的年轻人,尤其对税前月收入不超过8000元的群体,个人养老金吸引力不大。相关资料显示,90后的平均年薪主要集中在6万至13万元之间。较低的收入,在个税起征点基础上加上专项扣除等,交不了多少个税。每年存满12000元个人养老金额度,很多年轻人实际上也难以享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
另外,从观念上看,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开销、赡养父母及抚养子女等实时财务需求往往优先于养老规划。但个人养老金账户要求账户封闭运行,封闭期长达数十年,缺乏应急退出机制,只有达到退休年龄时、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形才能领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开户缴存的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灵活就业人口规模庞大。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其中,外卖骑手达千万人规模,行业平台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也高达160多万人。据2023年阿里研究院的预测,2036年中国新型灵活就业者可能达到4亿人的规模。
这部分年轻劳动者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意愿都不足,漏保、脱保、断保等现象突出,遑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缴纳个人养老金更是天方夜谭!
从更深层次来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房价、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生活成本不断攀升,年轻一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低收入、高物价、高支出的生活成本无法让他们有余款去储蓄和投资,导致他们对退休前景感到愈发不确定。
年轻人都开始反思所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了,而管理者却在不断地创新、加码养老金制度,这种创新是否能让民衆广泛地接受?是否能促使整个社会进步和体制改革?人们拭目而待。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