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要还,杀人偿命,这是亘古以来的天经地义。但是,随着“人权”呼声增高,废除死刑也成了不少国家(地区)的选项。当地时间20日,美国总统助理斯蒂芬•米勒表示,总统特朗普终止了联邦政府内的所有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的政策,并解雇了所有参与颁布这些政策的联邦工作人员,还恢复了死刑。这一决定可谓一石激起层层波澜。
2021年7月,时任美国司法部长加兰宣布暂停联邦层级死刑执行后,死刑一直处于暂停状态。此后,特朗普与美国前总统拜登就死刑问题产生了激烈冲突。据报导,去年12月23日,拜登发布声明表示,将为40名联邦死囚中的37人减刑,改判终身监禁,并在声明中称,“我们必须停止在联邦层面使用死刑”。
特朗普第二天在社交媒体对拜登此举予以批评,并表示在他宣誓就职后,将指示司法部大力推进死刑的执行。今年1月2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重启联邦层级的死刑执行,并指示司法部长“采取一切必要且合法的行动”,确保各州有足够的注射死刑药物来执行死刑。特朗普强调死刑对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性,认为恢复死刑可以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从而保护美国家庭和儿童免受暴力犯罪的侵害。
此前,特朗普对拜登赦免37名死囚的决定极为不满,认为拜登的这一行为“毫无道理”,是对正义的嘲弄,因此恢复死刑也是对拜登政策的一种回应。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曾多次表示支援死刑,此次恢复死刑可能也是为了迎合部分支援死刑的选民,从而为共和党长期执政创造有利条件。
然而,自由派普遍反对特朗普恢复死刑的决定,认为死刑违背人权原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可能引发更多冤假错案。也有观点认为,死刑并不能消除社会的暴力与仇恨,反而可能加剧社会的撕裂与仇视。部分反对者质疑死刑是否真的能有效降低犯罪率,认为应该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犯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依赖死刑。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70%的国家废除了死刑,这些国家包括大多数欧洲国家和一些其他地区。废除死刑的国家认为死刑侵犯了人的尊严和生命权,随着人权观念的普及和法治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限制或废除死刑。
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的这一决定引发了美国社会对司法系统政治化的担忧,认为司法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政治分裂。而且加剧了美国各州态度的分化。根据美国宪法规定,死刑属于各州而非联邦政府管辖范畴,目前已有23个州废除了死刑制度,其余各州的态度也日益分化,这意味着特朗普恢复死刑的实际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死刑(Death Penalty),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另外,死刑是刑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作为一种刑罚普遍存在于各国刑法体系中。因为生命的宝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它成为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方法,故又被称为极刑。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判决的有关犯人通常都犯了严重罪行。
尽管这“严重罪行”的定义时常有争议,但在现实保有死刑的国家中,一般来说,“谋杀他人”必然是犯人被判死刑的其中一个重要理由。事实上,本着宗教与人道精神,美国在1967年一度废除了死刑;不过在反对者的压力和残酷的现实之下,1976年美国又恢复死刑。并且由于联邦制保留各州独立立法权,美国在一些州有存在死刑,而在另一些州则没有此项。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