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地产(012)发公布,创办人李兆基今日黄昏逝世,享年97岁。李兆基生前捐款无数,其中对教育支持更是不遗余力。2011年,他就曾谈及,做善事与做生意一样,务求“一两拨千斤”。
▲2015年,李兆基出席“李兆基科技大楼”落成典礼。《星岛》资料图片
2011年,清华大学百周年校庆,时任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向该校捐款三亿元(人民币‧下同)兴建“李兆基科技大楼”。中新网当年报道,时任国务委员,并且是清华校友的刘延东当时赞扬李兆基一直心系教育事业,多年来捐款支持清华、北京大学等顶尖大学,又希望新大楼应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成为全中国节能减排的典范与标竿”。
▲李兆基捐款3亿元人民币兴建“李兆基科技大楼”。图:清华大学网站
▲2011年,李兆基出席清华李兆基科技大楼动工仪式。 《星岛》资料图片
直言教育是长远投资
李兆基接受访问时形容,教育事业是长远投资,“选得好,选得正确,收效与回报就会很大”。李兆基坦言最感到自豪,是一九八二年由他创立,为边远贫困地区培训大批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华教育基金”。他形容“培华教育基金”是一生做得最好的慈善事业,“培训一百二十万名农民,他们培训后个个都找到职业,以一家三口计算,等于间接令三百四十万人受惠;如果我们培训到二百万人,受惠人数差不多相等全港人口,以我一人之力帮到那么多人,很正确,很值得自豪,心也可以很安乐”。
“培华教育基金”助120万农民
李兆基笑称,从未统计过自己捐了多少钱,但更重要是“一传十,十传百”的收效,绝非纯粹为救济而行善,“现在(《财政预计案》)派几百亿元出来,每人六千元,大家都有收效,不过效果谁多些,你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对他而言,最为称道是慈善事业亦如生意般“一两拨千斤”,他表示,“有时自己拿少许钱出来,加上自己出力,即使出一蚊也等于出了十蚊,别只计较钱码”。
2015年10月15日下午,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落成典礼举行,李兆基亦有亲身出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