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即将调整公立医院收费,政府强调将资源整合后,冀优先帮助最有需要的病人。 有公立医院的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透露,目前部分癌症自费药物的疗效较佳,惟对中产病人而言,因其可获资助少,高昂药费无疑构成沉重负担,冀公院在检讨收费同时,可放宽资助审查门槛,并将更多药物纳入“安全网”。 有癌症病患的女儿指,母亲须用标靶药,药费每月便要2万多元,冀各界“帮手出一分力”支持重症患者。
▲佃颖恩希望医生日后用药不用绑住绑住。 医管局提供
“自费药物”要由病人自行承担 中产病人难达资助门槛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去年接受《星岛头条》访问时曾提及,公院收费检讨可加可减,即加价以诱导患者减少浪费,并冀为癌症等重症病人减压。 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亦谓,今次医疗改革检讨收费并非为削减开支,而是为重新调整资源,并将优先权给予有经济困难、紧急情况等的患者。
入职公院十多年的屯门医院临床肿瘤科顾问医生佃颖恩指,公院内的癌症药物分作“标准药物”及“自费药物”,后者要由病人自行承担,或申请撒玛利亚基金等资助用药。 惟对于中产病人而言,难达相关资助门槛,曾有病人是退休的副校长,虽然曾身居高位,但患上肠癌并确诊为第4期癌症后,因需自费用标靶药,最后选择到深圳买药,“病人已自费买了2、3年药,因在香港治疗每个疗程要花1万多元,治疗数年后,开始担心经济上有麻烦”。
▲佃颖恩指“自费药物”要由病人自行承担,中产病人难达资助门槛。 医管局提供
冀政府放宽资助审查 让更多药物纳入“安全网”
佃续指,病人因经济原因“用不到靓药”的个案,每日都在公院发生,“尤其较昂贵的标靶药物,病人决定时往往挣扎,若自费去做(疗效)会否好一点?”她指出,公院医生用药时,须考虑药物成效、副作用和病人负担能力,但现在常花费大量诊症时间“与病人倾药费”,冀未来政府可放宽资助审查,让更多药物纳入“安全网”,那样医生用药便可不被“绑住”,“医患商讨时不用只想着要花多少钱,而是真正讨论病情”。
对卢宠茂曾透露研究重症治疗费用能否封顶,佃指封顶概念是病人支付一定期数的药费后,便可免费用药至不再需要,好处是“有数得计”,惟直接减免费药费才最让病人受惠。 她期望政府有更大议价能力,让病人能以合理价钱用药,“且药厂不应该只减给政府,因病人也有权选择去私家医院等地方看病。 若只减政府不减私家,坦白说也是令病人流回政府,不是长远办法“。
至于政府有意就门诊的电脑扫描、磁力共振等项目作按项收费。 佃颖恩称,医生必会按市民需要,安排检查项目,即使这些项目需收费,有需要的病人也有机制申请减免。 另当局亦会咨询前线医生,尽量将对病人的影响减至最低。 她相信,政府对医疗的承担没有改变,费用调整后也是用于病人。
病人家属:每个月药费要2万多元 身边很多病友负担不起
癌病病人承受高昂药费,也会令全家人感吃力。 病人家属阿May指,母亲本身患有甲状腺癌,因癌症一度转移至肺部,复感染新冠病毒而引发长期咳嗽和气喘,致睡眠严重受影响,故与家人商讨后决定自费用标靶药。 她说:“母亲用药后,咳嗽及气喘情况均好转,但每个月药费要2万多元。 虽然该款药物在2023年年底纳入关爱基金,母亲有幸获得全额资助,但癌症药物及治疗真的很昂贵,我们身边很多病友也负担不起,期望各界能帮手出一分力,让其他重病及癌症病人也可享用免费治疗”。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