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经历了一波裁员潮后,促使人才流向香港的中资腾讯体育下载企业。据彭博对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牌照记录作分析,过去12个月约有40名来自瑞银(UBS)、法国巴黎银行和其他跨国企业的前银行家在中资券商找到工作。然而,整体就业市场仍低迷,预计今年招聘将进一步放缓,除非内地加快企业上市审批,而且交易持续增长,否则不太可能出现有意义的复苏。
招聘情况与过往完全相反
据彭博报道,有关举动与以往情况完全相反,当年跨国企业从中国竞争对手挖走了200多名银行家来港扩大业务,并预计香港并购和股票发行速度将大幅加快。香港猎头公司Rodd Hughes管理合伙人Erick Zhou亦表示,“这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但对许多人来说,这是突破财务限制或维持职业生涯的垫脚石”。
中资薪酬较低 或看重晋升机会
对于踏出这一步的银行家来说,也有代价,因为中资投行的薪酬往往比全球公司低30%至40%;报道引述知情人士举例,瑞银高级董事总经理基本工资约50万美元,而中金公司的基本工资为30万美元。不过,由于职位空缺稀少,越来越多银行家加入了中资券商,许多人都是被晋升机会所吸引,部份则可能因为一些中资投行的奖励制度可大幅提高薪酬。
6名高级经理转投中资券商
在过去3年来,曾任职于瑞银、摩通等跨国企业的6名高级经理已转投中资券商,其中半数变动发生在过去7个月,其中包括两名前摩根士丹利银行家。分析又显示,截至2月为止的12个月内,中信证券及其子公司中信里昂证券、招商证券和海通国际证券进行了最多招聘,其中近40%是前瑞银或瑞信员工。
此外,截至2024年2月为止的12个月内,共有77名银行家在跨国企业面临裁员、减薪或被迫提早退休,进行了类似跳槽。在过去两次的12个月时期中,转投中资的银行家已超过转投跨国企业的银行家数量,并与之前5年情况恰恰相反。
港股反弹或刺激外资反击抢人
除了增加员工以外,中资券商近年还赢得了香港投行业务的最大份额。根据彭博数据显示,过去5年仅高盛和瑞银跻身香港IPO前五名;相较之下,大摩和花旗早在2019年就名列承销商前列。
不过,随着AI的进步缓解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并引发港股上涨和IPO 反弹,新一轮交易可能会刺激外资从中国竞争对手挖走人才,其中高盛本月就聘请了曾在海通证券工作的Henry Wang担任中国股票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