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营医疗收费明年元旦起实施改革,普通科门诊增至150元(港元,下同)、专科门诊增至250元。社区组织协会今日(30日)举行记者会,多名基层市民明言反对方案,指调整收费将增加家庭压力,批评方案犹如“惩罚多病的市民”,又指目前申请医疗费用减免机制手续繁复,医务社工亦无暇接见市民,促请政府可以减轻加幅;社区组织协会要求政府改善减免机制、扩阔自动减免医疗费用的对象,并针对中下阶层引入每年5000元医疗开支的“封顶机制” 。
▲社区组织协会要求政府改善减免机制。
市民称见医务社工犹如“过五关斩六将”
出席记者会的市民莫太指,一家四口都经常在公营医院就诊,自己胆、肠胃均出现问题,而丈夫更是耳、肾、骨等都出现问题,目前一家每月的医疗费用约为1000元,日后上调各项收费后,将急增至每月约3000元。莫太续称,加价对家庭压力相当大,“自己听到加价消息几晚都瞓得不好”,惟不想申请综援,教导子女靠政府。她坦言明白政有必要上调收费,但希望可以降低加幅。
另一市民伍女士表示,本身为长期病患者,目前2至3个月需要覆诊一次,一年开支约2000至3000元,日后调整收费或要增加至每年7000至8000元。虽然当局有设每名病人每年住院及门诊费用1万元上限,但感觉方案仍然像“惩罚我们多病的市民”。
医管局称有为经济困难的市民推出医疗费用减免机制,但伍女生称自己从没有申请,因申请手续麻烦,要审查全家人的收入,即使获批豁免期可能不足一年,期望政府政府可以直接豁免在职家庭津贴和学生资助申请人的医疗费用。
郑先生则提到,母亲住院一个半月,但至今仍未能见医务社工,质疑医务社工目前都十分忙,倘若调整收费后更多人申请减免,“这样的话岂不是不用见医务社工”。市民兰姐形容申请减免,犹如“过五关斩六将”,期望政府可以对老人家寛容些。
社协斥申请豁免过程惨过领综援
政府预计优化医疗费用减免机制后合资格受惠人数会由30万增至140万,不过社协副主任施丽珊指出,不少市民均不清楚申请豁免安排,即使知道亦不太想申请,因申请手续繁复,什么也要审查,形容申请豁免“惨过攞综援咁滞”。她续称,事实上不少基层市民已申请政府不同计划,其状况早以被政府审核,促政府减省不必要程序,增加豁免类别。
社协干事彭鸿昌补充,合资格申请长者生活津贴的二人长者,定必可以申请全数豁免,而合资格申请长者生活津贴的一人长者入息限额,与优化机制后的豁免限额相当接近,认为可以直接豁免65岁以上申请长者生活津贴的一、二人家庭的医疗费用,以减省行政程序。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