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与现代相得益彰,旅客与居民和谐相处
潮州古城以独特的体验,吸引了一批批游客从四面八方来感受潮州独特的历史文化。无论是传统的潮剧表演,还是独具特色的潮州美食,或是古色古香的民俗、非遗展览,都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
“流量”变“留量”,书写新答卷
古老的名城焕发新面貌,在时光的流转中张开怀抱迎接四海宾朋。如何打造一流的古城文旅体验,让外地游客成为“回头客”,将千万旅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潮州各级部门在精心策划文旅活...
-
“闹热”中体验古城新盛景
今年春节,潮州精心策划了系列文旅活动,邀请海内外游客到潮州过大年。文化巡游、定点展演、非遗进景区、创意打卡点等多样化体验,犹如潮州民俗“闹热”的模样,展现了潮州古老又充满...
-
潮州掀文旅热潮,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潮州古城,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从隋唐时期的潮州府城,直至清末的开埠通商;从民国时期的革命运动,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潮州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座...
-
惠州各地留存大量军事设施遗址,见证军事历史
广东提督旧址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段军事历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幸运的是,“粤东门户”惠州还有着大量的军事设施遗址,是这座城市军事记忆的重要见证者。
-
广东提督节制全省军事,旧址无人问津
为甚么惠州会出土这么多铁火炮?这不得不从惠州“粤东门户”的战略地位提起。
-
铁火炮气势恢宏,见证广东提督驻惠历史
铁火炮出土多,是广东惠州出土文物的特色。据记载,惠州出土10类大小不同规格的铁火炮15门。为何惠州会“特产”铁火炮?作为镇守岭东、屏障省垣的重要门户,惠州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
-
百兰山馆:丁日昌与持静斋藏书楼
揭阳自宋复置县,已有“士知向学”之风。到近代人文辈出,藏书者大有人在。谈到近代私人藏书,不得不提丁日昌以及他的持静斋藏书楼,也就是今天的百兰山馆。
-
文明书院:奎光阁下传书声
惠来古邑,昔称“葵阳”,明嘉靖三年(1524年)置县。县城有一处独具潮汕风格的历史建筑物,它便是惠来新八景之一“奎光阁韵”的所在地“奎光阁”与“文明书院”,这裹是惠来置县后文...
-
榕江书院:千年文脉的传承之地
书院、县学和社学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县学即以揭阳学宫为唯一县学机构,在清代,书院、县学和社学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职能,共同促进...
-
学宫宏伟书院留声,崇文重教辉耀古城
揭阳,一座千年古城,自古崇文重教,文脉绵延不绝。学宫、书院、藏书阁等文化建筑,不仅是古老历史的见证,更是揭阳文教事业的摇篮。它们承载着一代代揭阳学子的梦想,也孕育了无数英...
-
活化利用,嵌瓷“飞入寻常百姓家”
揭阳多祠堂庙宇,不经意间就可见美轮美奂的嵌瓷,绚丽的彩色瓷片拼接成各式图案,巧夺天工。在揭阳的诸多知名文物保护单位,如揭阳学宫、城隍庙、雷神庙、惠来海角甘泉等,都可以一睹...
-
精剪细磨五彩瓷片蕴含内裹乾坤
一团贝灰、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瓷碗、一把缶刀、一把铁钳和一把灰匙,是嵌瓷工艺的部分主要材料和工具,看似简单的物品却能在嵌瓷工艺师的精心构思与制作下,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嵌瓷作...
-
碎瓷塑艺历久弥新,妙手巧施厝顶生花
漫步寻访在广东揭阳的古街古巷,目光很难不被屋顶上一件件缤纷的装饰物所吸引——它们色彩绚丽夺目,造型栩栩如生,题材从飞禽走兽到花鸟虫鱼再到神话人物,几乎无所不有,这便是大名...
-
守正创新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自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斗门区委、区政府批准划定干务镇江湾涌水闸至沙龙涌水闸一带为泥鱼生态保护区。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斗门区文化馆、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探索钻研巧手编织的匠心坚守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装泥鱼”集传统手工编织和捕鱼技艺于一身,在斗门区干务镇广为流传。但即使在“装泥鱼”的发源地斗门,如今了解“装泥鱼”的人也越来越少,当前干务镇...
-
独门技艺乡土文化的深情诠释
捕捉泥鱼分看、放、等、收四个步骤,泥鱼笼是捕捉泥鱼的主要工具,当地人根据泥鱼特性和捕捉方式而制成。
-
斗门装泥鱼古老技艺焕新生,编织海洋与文化奇妙交响
在珠海斗门辽阔的海岸线上,流传了250多年的古老技艺——装泥鱼,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目光。这项习俗充满村民们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在2011年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与时俱进,传承非遗
谈森荣所在的海澄村(过去称正表村)便有着这样的表演传统,他自小便喜欢跟着表演的队伍走街串巷。耳濡目染之下,鹤舞在他的内心扎根。岁月流转,鹤舞不仅是他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成为...
-
表演程序严谨庄重,春节期间拜年贺岁
三灶鹤舞的表演程序严谨而庄重,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鹤衣道具的制作工作、开光仪式、表演仪式及火化仪式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
青狮文旅融合助推,百年非遗“舞”向世界
近年来,揭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狮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积极推动青狮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位于揭阳榕城的青狮文化旅游景区,便是青狮文旅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
-
守正创新:赓续青狮文化薪火
为了保护和传承青狮文化,2003年,孙淑强创办了揭阳市孙淑强狮艺武术馆,积极授徒传艺。
-
雄姿威武:古城南门下的阳刚绝技
揭阳青狮,尤以揭阳南门孙氏的青狮表演而出名,因其独有的风格从众多舞狮种类中脱颖而出。
-
青狮跃动耀古城,雄姿起舞展风采
作为以武术为支撑的带杂技性色彩的民间舞蹈,舞狮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多个流派。
-
鹤歌祝福风调雨顺,鹤舞提炼白鹤动作
传统的鹤舞由五人组成:一人唱鹤歌,一人跳鹤舞,还有三人使用打击乐器——鼓、锣、镲。表演时,舞者披上鹤衣,模拟白鹤从睡醒、梳理羽毛、觅食、踩水、嬉戏到飞翔的全过程,舞蹈自始...
-
鹤舞翩跹尽展非遗魅力,创新改造焕发生机活力
“白鹤仙仙白鹤仙……”随着这悠扬而神秘的鹤歌响起,鼓声、锣声、镲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乐章,瞬间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仙灵之气的世界。舞台上,舞者身着精心扎制的鹤衣,宛如一群真...
-
集戏剧杂技和装饰艺术于一体,体现劳动人民高超智慧
“《喜鹊练梅》《螃蟹过江》《仕林祭塔》这三台传统飘色历史悠久,让人回味无穷。新一代的乾务飘色艺人通过摸索、研究,先后创新研究出《观音坐莲》《五鼠闹东京》《穆桂英招亲》《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