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南宁吴圩机场海关近期根据风险布控指令,对一件申报为“焊锡膏”的出口货物实施查验,并确认该货物内竟含有55.3%的“稀土”成分“铋”。近期中美贸易正陷入对峙之际,该产品在内地法规被明确列管为禁止出口的“两用货物”。有商家铤而走险、侥幸试图伪报品名以逃避监管,以赚取高额利润。
▲南宁吴圩海关查获伪报品名“低温锡膏”商品中含有“铋”成分。《南宁日报》
《南宁日报》报道,南宁吴圩机场海关上月(3月)依据风险布控指令,对一件申报为“焊锡膏”的出口货物实施查验,该货物共600千克(公斤),外包装以“低温锡膏”做标注,内包装标签却显示合金成分为“Sn42Bi58”(锡铋合金)。
经技术检测后发现,该货物“铋”含量高达55.3%,属于明确列管的出口管制“两用货物”。目前该案已移交缉私部门进一步处理。
据了解,“两用货物”是既有民用、军用,或者有助于提升军事潜力的货物,特别是可以用于设计、开发、生产或者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亦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对等关税”措施下,内地用以给予反制、限制其出口的机敏货物。
至于“锡铋合金”的用途则相当广泛,可用在焊料、包材、金属涂层、陶瓷材料和医疗领域等。对两用货物、技术和服务等进行出口管制,亦是国际通行做法。
内地海关提醒,据管制条例,未取得许可证擅自出口管制物项,最高可面临货物价值10倍罚款,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